2023-09-07

本屆展覽主題「雙軸智造 永續未來 DX & GX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」,以數位轉型(DX, Digital Transformation)及綠色轉型(GX, Green Transformation)為兩大展覽主軸,包含下述10大元素,鼓勵企業聚焦展出兩大展覽主軸產品,展現台灣工具機產業持續追求技術創新、轉型升級的決心。

() 數位轉型(DX, Digital Transformation)

1.工廠智慧化

透過智慧化技術,實現生產流程自動化和數位化,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。

1.1.1       製程監控和優化:使用感測技術和數據分析來監控和優化生產製程,以提高效率和質量,並減少故障和廢品產生。

1.1.2       自動化生產線:導入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技術,實現生產線的自動化操作和物流流程,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。

1.1.3       物聯網 (IoT) 應用:將感測器和設備連接到物聯網,實現實時數據監控、遠程監控和故障預警,提升生產運營的可見性和效能。

1.1.4       數據分析和預測性維護:利用大數據和分析技術,對生產數據進行分析,預測設備故障和維護需求,實現預防性維護和提前警示,降低生產停機時間和維修成本。

1.1.5       虛擬現實 (VR) 和增強現實 (AR) 應用: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,提供培訓和操作支援,改善員工技能和生產操作的準確性和效率。

2.數據分析與雲端計算

應用大數據、AI人工智慧等技術,對生產過程和產品品質進行數據分析,優化生產製程,或透過雲端計算技術實現生產數據管理與應用。

1.2.1 數據採集和存儲:建立數據收集系統,從各種來源(例如傳感器、網絡、應用程序)收集大量的數據並將其存儲在雲端平台中。

1.2.2 預測建模和優化:基於歷史數據和統計模型,建立預測模型和優化算法,進行需求預測、資源優化、庫存管理等工作。

1.2.3 可視化和報告:利用數據可視化工具,將分析結果以圖表、報告等形式呈現,使用戶能夠直觀地理解數據,並做出相應的決策。

1.2.4 預測性維護:AI可以通過監測設備數據,分析並預測設備故障或潛在問題,以提前進行維修和保養,減少設備停機時間和生產損失。

1.2.5 優化生產計劃:AI可以分析歷史數據、供應鏈信息和市場趨勢,提供準確的生產預測,以幫助制定更合理和高效的生產計劃,減少庫存成本和提高交貨準時率。

3.智慧聯網

AIoT智慧聯網,融合AI人工智慧和IoT物聯網技術,將工業中的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等各個要素轉化為數據資源。

1.3.1 設備監控與優化:透過IOT感測器和連接設備,監測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、效率和能源消耗等數據,以優化設備運作,減少機器故障和提高生產效率。

1.3.2 庫存管理與供應鏈追蹤:利用IOT技術追蹤和監控原材料和成品庫存,實現實時庫存管理和供應鏈可視化,提高物流效率,減少庫存成本和缺貨風險。

1.3.3 產品追蹤和質量控制:通過在產品上嵌入IOT感測器,實現對產品的追蹤和監控,收集產品使用數據和性能數據,實現產品質量控制和問題追溯,提高產品品質和客戶滿意度。

1.3.4 預測性維護和保養:利用IOT感測器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和性能數據,應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,預測設備故障和維護需求,實現預測性維護和保養,減少停機時間和生產損失。

1.3.5 工廠自動化與協同生產:通過IOT連接和集成生產線上的各種設備和系統,實現工廠的自動化操作和生產過程的協同工作,提高生產效率、靈活性和產品一致性。

4.數位雙生/人機協作

透過數位雙生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模擬和優化,應用機器人或AI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人機協作。

1.4.1 數位雙生模擬:透過數位雙生技術,將現實世界的物理對象、過程或系統建模為虛擬實體,以模擬和預測現實狀態。這可以用於產品設計、製造過程模擬、工廠佈局優化等。

1.4.2 製造過程優化:透過數位雙生和人機協作,生產工人可以與虛擬模型互動,進行生產過程的優化和優化。工人可以模擬和測試不同的工藝參數和操作方法,以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。

1.4.3 設備維護和故障排除:利用數位雙生技術,工廠可以建立設備的虛擬模型,監測和預測設備的運行狀態,提前檢測潛在的故障並進行維護。同時,技術人員可以使用虛擬模型進行故障排除和維修指導,提高維修效率和設備可用性。

1.4.4 培訓和技能開發:透過數位雙生,企業可以提供虛擬培訓環境,讓工人進行虛擬操作和訓練,以獲得實際操作技能和經驗,降低培訓成本和風險。

1.4.5 生產現場監控和管理:透過數位雙生技術,企業可以監控生產現場的運行情況、資源使用和生產效率等,並根據數據進行即時調整和管理,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。

5.區塊鏈技術

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產品追溯和品質控制,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信任度。

1.5.1 物料供應鏈管理:區塊鏈可以追蹤和驗證物料的來源、生產過程和運輸信息,提高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,減少供應鏈風險和延遲。

1.5.2 產品準確性驗證:利用區塊鏈技術,製造商可以將產品信息和驗證數據記錄在區塊鏈上,確保產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。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產品上的QR碼或標籤,查看相關的驗證信息。

1.5.3 智能合約管理: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執行製造過程中的合約條款,例如供應商支付、品質檢驗和物流安排等。這減少了紙質合約的需求,提高了效率和準確性。

1.5.4 資產管理和追蹤:區塊鏈可以用於追蹤和管理製造業中的固定資產、設備和庫存。通過區塊鏈的分佈式記錄,可以實現資產的透明性和可靠性,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資產。

1.5.5 供應商合作和支付:利用區塊鏈技術,製造商和供應商可以建立安全、透明的合作平台,實現線上支付和結算,減少交易爭議和風險。

() 綠色轉型(GX, Green Transformation)

6.智慧節能

透過智慧化技術,例如:能源管理系統、自動化監控系統等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進而降低能源消耗。使用更環保的能源或者改善產線能源效率來減少碳排放。

2.6.1能源監控和優化:透過智慧感測技術,監測並收集企業內各種設備和系統的能源使用數據,並進行分析和優化。包括監測燈光、空調系統、生產設備等,以確保能源的有效使用和節約。

2.6.2自動化能源管理:利用自動化系統和智能控制技術,將能源管理與設備操作相結合。這樣可以實現能源的自動調節和優化,例如根據需求調整照明系統的亮度或自動關閉未使用的設備。

2.6.3電力需求預測和負載平衡:利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,預測企業的電力需求,並根據預測結果進行負載平衡。這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規劃能源使用,避免能源浪費和峰值時段的能源壓力。

2.6.4能源效率改進:透過能源監測和數據分析,識別能源浪費和低效率的領域,並針對性地採取節能措施。例如改進設備效率、優化能源使用模式或推廣節能意識培訓。

2.6.5可再生能源整合:智慧節能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,例如太陽能或風能。通過監測和控制系統,將可再生能源與企業能源需求進行匹配,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並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。

7.環境認證

通過環境管理認證,建立環境保護管理系統,進行綠色轉型。

2.7.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:企業可以通過實施環境管理體系,如ISO 14001標準,來獲得環境管理體系認證。

2.7.2碳足跡測量和認證:企業可以進行碳足跡測量和認證,以評估其溫室氣體排放量。

2.7.3環境產品標誌:產品或服務符合特定的環境標準或認證要求,通過獲得相應的環境產品標誌或認證,向消費者展示其產品或服務的環境友好性。

2.7.4環境報告和披露:企業可以根據特定的環境報告準則,如全球報告倡議(GRI)準則,向利益相關方提供詳細的環境信息和數據。這種披露可以增強企業的透明度,展示其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。

8.資源再利用

透過回收再利用的方式來減少資源浪費,例如:廢料回收再利用、減少產品包裝等。

2.8.1材料再利用:企業可以實施材料回收和再利用計劃,將生產過程中的廢料或副產品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。

2.8.2能源再利用:企業可以採取再生能源來減少能源消耗,或是通過安裝能源回收系統,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能量重新利用。

2.8.3切削液再利用:企業可以實施切削液管理,收集和再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廢水(),並進行相應的處理和淨化,以便再利用。

2.8.4零廢棄目標:企業可以設定零廢棄目標,通過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、提倡產品的再使用和回收,以及採取其他減廢措施,將廢棄物最小化。同時,企業可以尋找其他產業間的協作機會,將自身的副產品轉讓給其他企業進行再利用。

2.8.5循環經濟模式:企業可以導入循環經濟模式,通過產品的設計和供應鏈管理來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。包括產品的設計適應性、材料的追溯和返還、產品的再製造和循環使用等。

9.綠色供應鏈

透過與綠色供應商合作,推動綠色產品的製造,進而推動整個供應鏈的綠色轉型。

2.9.1環境評估與監測:企業可以對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環境評估,確定環境影響並制定相應的監測機制。這包括評估供應商的環境績效、能源消耗、廢物處理等,並持續監測和改進。

2.9.2綠色供應商認證:企業可以與符合環境要求的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。透過綠色供應商認證,確保供應商在資源使用、廢棄物處理、能源效益等方面符合綠色標準,從而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環境風險和碳足跡。

2.9.3減少運輸對環境的影響:企業可以優化運輸計劃,選擇綠色運輸方式,例如使用電動車輛,並減少運輸里程和碳排放。此外,企業可以促進區域內的本地供應,減少長距離運輸。

2.9.4資源節約與回收:企業可以與供應商合作,開發資源節約和回收計劃。這包括節約能源和水資源的方法,回收和再利用材料和產品,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的產生。

2.9.5綠色產品設計:企業可以從產品設計階段就考慮環境因素,選擇環保材料、減少包裝和廢棄物,提高產品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續性。這樣可以降低產品的整體環境影響,並提供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。

10.永續產品設計

透過永續產品設計,減少對環境的影響,例如:使用更環保的材料、設計可拆卸的產品等。

2.10.1材料選擇:選擇環保和可再生材料,減少對有限資源的依賴,降低產品的環境影響。考慮材料的生命週期,包括採購、製造、使用和廢棄階段的環境影響。

2.10.2設計優化:通過優化產品設計,減少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量,提高資源效益。考慮產品的功能需求,設計出更輕巧、節約能源的產品,同時確保性能和品質標準。

2.10.3延長產品壽命:設計產品以延長使用壽命,提高耐用性和可維修性,減少產品的報廢率和浪費。考慮模塊化設計,方便更換和升級零部件,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。

2.10.4循環經濟設計:設計產品以實現循環經濟原則,促進資源的循環再利用。考慮產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,確保材料和零部件可以被回收、重複使用或回收利用。

2.10.5綠色包裝設計:考慮環保包裝材料,減少包裝的材料和浪費。設計包裝以便於回收和再利用,降低包裝對環境的影響。

搜尋參展商 PULL